导读: 维博电子一楼展厅,摆放着各种型号、不同时代的传感器。目前,已销售了500多万个传感器,在全球近4万车站和多种新型列车上获得运用。
绵阳制造的传感器为多条高铁线保驾护航,图为动车组停靠在武汉动车段
维博电子员工对传感器进行测试
3月8日下午,绵阳市游仙区维博电子有限公司研发部,技术人员张宇光正在对公司最新的电量隔离传感器进行测试。
作为我国兵器装备集团控股的军转民企业,张宇光手上拳头大小的传感器来头可不小,其技术最初应用于军品,1992年申请成为此类产品全国第一个专利。多年来,这个传感器不断创新,广泛运用于高铁、新能源汽车、核电站等项目,成为其安全稳定运行的守护神。
在公司展厅,维博公司高级工程师彭正红,向记者讲起了小小传感器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全球40000个车站使用
成为多条高铁“保护神”
维博电子一楼展厅,摆放着各种型号、不同时代的传感器。目前,已销售了500多万个传感器,在全球近4万车站和多种新型列车上获得运用。
早在1997年,维博电子就开始为铁路微机监测系统,提供铁路通信信号采集与转换模块。从2011年开始,按照铁道部新的要求对集中化检测所需传感器进行了全面升级,并新增高压不对称、外电网监测等传感器,获得了官方认证。
“我们通过监测,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反馈给指挥中心和变电站,就可以知道电力够不够列车运行及使用功率是否正常。”彭正红说表示,特别是区间检测方面,传感器通过信号收集,可以及时判断出列车目前所处的位置,一旦出现意外,可以准确救援。
目前,这些传感技术产品,除了已经运用于国内的京沪高铁、西成高铁、郑西高铁等多条高铁项目,由采用中国标准,连接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的“世纪铁路”蒙内铁路等,也是运用于此套传感系统。
除此之外,这个传感技术还成功延伸研发出了核辐射检测技术。通过对监控区域内的人员、工具、移动车辆、大型集装箱等表面放射性沾染情况的检测,可及时预防各种放射性污染的扩散,目前大亚湾核电站、岭东核电站等均使用该设备。
技术研发人员占比57%
优质传感器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
1989年,维博电子总工程师、如今退休的总经理顾问阮赐元,还是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与同事通过研究,首创发明了WB系列电量隔离传感器。1992年,申请成为此类产品全国第一个专利。
2000年公司成立,后成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8月,绵阳决定在游仙建设中国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打破了大门内外的平静。根据规划,示范区将充分利用已有的军工资源优势,通过军转民、民参军,打造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当年,维博公司就成为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传感器产品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各种自动控制领域。
目前,维博已逐步成为国内最大的电量传感器研发、生产基地,对于彭正红来说,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公司多年来不断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的结果。据了解,多年来,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每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30%以上,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多达156人,占员工总数的57%。
走出一条全面创新之路
绵阳军民融合发展科技新高地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面对油价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主力。对此,维博也正在依托强有力的军工技术、25年电量传感器的技术积累和应用经验,以“电磁兼容性、工程应用”技术为切入点,为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交流配电、直流充电以及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电量监测、用电安全、电能计量等提供“高可靠、靠品质”的解决方案。
彭正红告诉记者,公司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开拓了奥能、电联宇等10余家充电桩客户并成功实现产品配套。“我们目前最主要的是为这些企业提供充电桩计量,简单来说,就是计算统计汽车充了多少电,应该收多少费用。”
维博公司门前的大道就是游仙区通往绵阳市区的主干道,大道两边进驻着不少军民融合科技企业。而维博的发展,也是绵阳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的缩影。
自纳入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后,绵阳市聚焦军民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挂牌运营了全国唯一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全面开建,投资102.12亿元,是2016年的9.65倍,52个基础设施项目落地。
这座“跳出去”发展的绵阳科技新城,有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孵化器7个、国家级众创空间7个、国家级“星创天地”15个,2017年新增专利申请量10170件、专利授权量4500件……
不仅如此,以军民深度融合为核心,一大批重大科技专项落地:中物院“神光Ⅲ”装置通过国家验收;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建成27座风洞,承担载人航天飞行器、国产大飞机、高速列车等空气动力试验;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航空试验基地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