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组织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大型融媒体宣传报道活动,并来到中国信科重走总书记视察之路,对旗下烽火通信开展专题采访调研,推出了题为《一根光纤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的央企故事,立体展现了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根石英光纤,自此改写中国光通信史。
这里,曾经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如今是由烽火科技集团、大唐电信集团重组成立的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信科”)。
1976年春天,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一个简陋实验室里,一根长17米的“玻璃细丝”从科研人员赵梓森手中缓缓流过。
时光一路不停。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从实验室产品,到能实现1128亿人次同时通话,中国信科循着光纤研究之路,逐步成长为光通信领域的“领航者”。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烽火科技集团考察。听到介绍烽火科技在“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根光纤上可实现67.5亿对人同时通话,总书记点头表示赞许。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总书记的话极大地激励了我们。”中国信科旗下烽火通信公司网络产出线研发部总经理魏学勤说,“我们也可以自豪地向总书记报告,6年前总书记看过的光通信产品还是单波长100Gbit/s,我们现在已经实现400Gbit/s、800Gbit/s商用,1.6Tbit/s正在研发中。相对于100Gbit/s分别有4、8、16倍的单波长速率提升。”
这些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中国信科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致力于“三超”光传输科研攻关,不断提升超宽单纤带宽、超高单波速率、超大单节点容量、超长传输距离、超强智能管控,传输容量跃升至P比特级,居于世界领先。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攻关之路困难重重,但我们规划清晰、提前布局、重点投入,不攻克不掌握不罢休。”魏学勤说,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信科已经实现在光通信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目前已主导制定80余项ITU、IEC国际标准,逐步成为“世界通信标准制定者”。
高速光模块自动化生产现场。中国信科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国之所需,科研所向。中国信科肩负重要使命,坚持自主研发,不断突破“卡脖子”难题。为解决“西电东送”战略中的通讯传输技术瓶颈,中国信科主动揭榜,从零开始进行长距离光通信传输的项目攻坚。
中国信科光电子专家徐健带领团队独立开发模块,独立撰写算法,耗费近十年时间不断探索优化,研究并设计出全球最长的2.5G、10G、50G、100G、400G 、500G和800G超长单跨距光传输系统,实现了点对点无电中继单跨距传输713km世界纪录,打破了国外公司620km单跨传输世界纪录。
这项世界纪录的打破,解决了400km超长跨距传输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经济投入。“传统单跨距传输距离通常为100多公里,如果传输3000公里,沿途需要铺设30个中继站,但应用超长跨距传输技术后,中间只需要不超过5个中继站,可以减少2.5亿元的建造成本。”徐健这样解释道。目前,这套自主研发的系统已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规模应用,并出口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
烽火通信“丰华21号”执行海上施工任务。中国信科供图
“你们所从事的光通信行业很重要,要建设网络强国,需要你们加快脚步,更快地占领一些制高点。”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中国信科将目光瞄向了另一片蓝海——海底光缆产业。
发展海底光缆产业,实现产业链核心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对我国至关重要。
“我们在海洋通信领域起步较晚,很多高端技术掌握在欧美企业的手里,必须加快研发进度。”中国信科旗下烽火通信公司海洋网络技术专家何茂友介绍,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我们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尝试将“三超”即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到海缆通信系统里面,在通信速率和距离上实现了行业领先。此外,我们采用了大量国产化的自主产品,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自主研发二代海底中继器,解决了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的“卡脖子“问题;发布业界容量最大传输最远的48纤对遥泵产品,业界全球领先;在观测网应用上,推出故障隔离型分支器……如今,中国信科在海洋通信领域拥有全产业链和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能够“一站式”提供海底光缆建设项目EPC解决方案“全套服务”的中国企业。
创新驱动,大潮奔涌。从落后到并跑,从追赶到领先,中国信科用科技自立自强锻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名片。
眺望前路,笃行不怠。中国信科底气十足:坚持自立自强,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