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做片式电感的初创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电感出货量排名前三的龙头企业,顺络电子的发展史也是国内电子制造行业变迁的缩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感器件分会理事长、顺络电子总裁施红阳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20年,公司在片式电感细分领域产品出货量将达到全球第一,除保持传统电感领域优势外,更长远的目标是成为电子元件专家,为客户提供配套性解决方案。目前顺络电子借助深圳完整的产业配套,在电子元器件应用领域从通讯及消费类电子逐渐扩展到汽车电子、物联网、特种工业等。
做电子元器件专家
中国证券报:顺络从一家片式电感的初创小企业发展成为国内电感行业的龙头企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之路?如何打通客户和市场?
施红阳:顺络电子创立之初,决策层就将目标客户锁定为一类客户,即全球500强企业、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全球技术领先企业。这类客户对产品品质有着严苛的要求。2001年12月,即公司正式生产还不到1年之时,就通过全球500强企业夏普、三洋严格的审核,成为其合格供应商。
在完善企业管理建设的同时,公司开始了大量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工作。继夏普、三洋之后,公司陆续成为华为、中兴、微软、索尼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中国证券报:除巩固提高传统消费类、通讯类电子市场占有率,公司近年不断布局汽车电子、物联网、新能源以及特种工业等战略新型行业,业务板块布局背后存在哪些逻辑?
施红阳:公司发展产业板块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根据公司重点客户的需求,不断开发系列化新产品,满足客户配套性要求,提升产品进入市场的效率;二是在公司现有装备、工程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以减少产品开发费用;三是基于现有技术平台开发新产品,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成功率。
随着公司技术提升、产品及市场多样化发展,产品已逐渐扩展到汽车电子、物联网、特种工业等领域。目前消费电子及通信领域的应用占比在70%-80%左右,这个比例在不断下降,汽车电子等新兴行业应用领域销售占比在逐步提升。如今,公司业务布局非常广泛,产业布局在持续扩展,并发展出五大产品系列,包括磁性器件、微波器件、传感器、精密陶瓷和模块化组件。
中国证券报:成为电子元器件领域专家是公司愿景,伴随业务板块的拓展,公司内部理念和组织架构进行了哪些调整?
施红阳:除了保持传统电感领域优势外,顺络更长远的目标是成为电子元器件领域专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配套解决方案,要帮客户把需求具体化,并提供创造性解决方案将需求加以实现,这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市场及技术发展的需要,公司从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将市场需求调研、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融入同一组织。同时,设立产品经理岗位,明确产品经理对其管理新产品的商业化负责,把每一个项目研发当成投资行为。产品经理需要承担研究客户需求、定义产品、产品开发及早期市场推广等任务。
借力深圳配套优势
中国证券报:深圳在产业配套方面有什么独特优势?
施红阳:深圳是创新创业氛围浓,并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优势及信息优势。产业方面,对电子制造业企业而言,深圳是电子元件配套最齐全的集散地,其产业配套完整性的优势难以替代。
此外,深圳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良好。对扶植高新企业的决心、力度及服务等综合意识很强,公司创立之初资金紧张,深圳市科技局参访后即批给小额三项经费贴息贷款资金,帮助公司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燃眉之急,这在其他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看待未来转型升级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施红阳:制造业是国之基础、国之根本。以电感企业为例,一部手机需用到100-200颗电感,只要一颗电感质量有问题,手机就无法正常工作。公司平均每天出货超过2亿只电感产品,要确保每颗电感的品质,每时每刻都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对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而言,未来转型升级要面临几个方面压力:一是缺乏定价主动权,整机厂家零部件普遍采用竞标制度,定期竞标,价格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二是原材料及人工持续上涨的压力,成本费用不断上升压缩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三是希望政府能加大基础产业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税负,这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