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消息,在昨日举办的“未来启航·6G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关村泛联院院长张平发表题为“ComAI:6G的愿景、技术及践行”的主题演讲。
他表示,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城乡,移动用户遍及老幼,已基本实现随时随地实现沟通的梦想。
从1G无线通话、2G语音与短音普及低数数据、3G智能手机普及、4G手机上网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繁荣,到5G万物互联,通信能力一直在增加。过去业界关注更多的是宽带、高速,未来可能更加关注高效。
当前,对于6G的发展和需求依然十分旺盛,国际国内的形势、战略需求、产业生态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对网络自身发展的趋势需求、新业务新场景的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的需求更加多元化。6G已经成为国际上大部分国家以及我国的重要发展策略,我国已有很多前瞻布局6G技术储备,各个部委加快了6G方面的布局。
张平指出,6G增加了感知通信一体、AI通信一体和泛在连接三大应用场景。相对5G,6G技术演进面临一些未知的挑战:一是通信性能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成为挑战。6G在通信效率、时延和连接数等传统通信性能在质量上将大幅提升。二是多要素融合,尤其是通信与AI的融合是关键难题。需要通过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要素的深度融合。三是业务和能力的按需供给,按需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与刚性的系统设计成为矛盾。四是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6G包含多样化的接入网,如移动窝、卫星通信无人机通信、可见光通信等,将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无缝覆盖。
但是未来的6G场景是诱人的。例如,数字孪生人,治疑难杂症;超能交通,解决交通拥堵;智能机器人,服务人口老龄化。从这些方面看,6G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未来产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颠覆性、融合性等特点,将全面构筑万物智联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支撑。
张平指出,6G研究已从“远景需求定义”进入“关键技术收敛和与标准化”阶段。3GPP已逐步启动6G国际标准制定,未来3~5年是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的关键时期,还需做很多准备。
极为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需求与宽带矛盾的问题。频谱效率从1、2、3、4、5G到6G的频谱使用率和功耗是一个矛盾,频谱效率越大,功耗越大。“香农线是一条走向崩溃的道路,对我们思想是一个束缚,要突破这个必须找到拐点技术。”
Hoydis等将传统空口各模块连接起来,提出用人工智能进行整体研究,但除了成本和复杂度的增加,增益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需要对通信过程进行反思。如果说不能简单拿人工智能方法设计通信系统,那么人工智能到底怎么做呢?
张平认为,AI应该突破对香农的理解。语义信息是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关键,借助语义信息,通信融合AI将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目标,推动无线AI、具身智能等应用的成熟与普及。
据了解,张平团队日前在《通信学报》上发表的《语义通信的数学理论》建立了语义信息理论的数学框架,是经典信息论的自然延伸。论文提出两个语义通信的基本假设:一是语法表征性,即任意可观察信息都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表征必然依赖于语法信息;二是语义同义性,即同义性是语义信息根本特征,同义映射是语义到语法映射的基本方式。最后通过缜密的数学推导,证明语义通信容量突破了经典。
张平强调,语义通信是未来通信的“拐点技术”。基于同义映射,语义通信可以大幅度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在S接近2条件下,通过语义通信实现6G单天线频谱效率理论上所需的E,/N,可以降至4G以下。
演讲最后,对于我国发展6G,张平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保持战略定力、抢占标准高地。推动6G与智能互相赋能,实现国内国际6G标准一体化推进。加强多边合作共赢机制,以技术实力、国际影响力构建新型“竞合”关系,促进达成我国主导的全球6G标准。
二是突破核心技术、构建自主生态。围绕我国科研优势,聚焦智能通信融合、星地通信等关键技术,加强6G基础理论建设,推进基于语义通信的智简基础理论创新体系,加强智简垂直行业应用创新,构建6G自主可控生态。
三是引领建设6G试验网、培育产业生态。引领建设国际化的面向6G的联合研发、测试验证环境,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降低6G研究门槛,促进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合作。
四是助力新质生产力,支撑数字经济。提高6G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将6G作为链接数据要素、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的“神经网络”,培育6G+AI全新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等未来落地应用。